中国线缆网欢迎您!

免费注册

烽火通信重磅发布:智慧光网LIGHTS解决方案

以光为引,智引未来。7月20日上午,烽火通信面向全网线上直播发布智慧光网最新成果,以极简Lite、智能Intelligent、绿色Green、融合Hybrid、高效Turbo和安全Safe六大特性组成LIGHTS解决方案。

发布会上,烽火通信总裁蓝海发表致辞,蓝海表示,烽火通信此次智慧光网LIGHTS解决方案发布,是在算力网络背景下,以不断强化光网络效能为指引,夯实数字中国这一宏伟蓝图的地基,在组网思路、网络架构以及绿色低碳等多个维度的创新。

Lite极简/   化繁为简效率提升

全光网络的极简包括极简架构、极简开通和极简运营,目标是化繁为简,进行效率提升。依托ROADM/OXC可在全国范围内构建“1ms(市内)-5ms(省内)-20ms(全国)”时延圈,OXC的应用还大幅降低了85%机房空间和80%机盘槽位占用,从而实现了光网的极简架构。通过DHCP、ZTP等新技术的引入,站点的光层、电层开通时间大幅缩减,业务下发进一步优化至分钟级,实现了业务的极简开通。业务的运营从过去的跨部门、多流程审批的纸质工单演变至线上APP,用户可以自开通、自管理和自调整,实现极简运营。

Intelligent智能/   自感知自配置自优化

网元智能化是自治网络的基石,通过光纤光缆、光器件、光链路的数字化可实现资源可视化,以及引入AI技术并结合网元运行过程中的管理和控制,可实现网元自配置、自优化;管控层是实现单域自治的大脑,依托数字孪生技术构建与物理网络实时交互的平行世界,可实现各单域产品的“感知-分析-决策-执行”智能闭环,并贯穿“规划-建设-维护-优化-运营”全流程;通过智慧大脑、数智中台的构建可实现跨域协同的数智大脑,实现业务协同与网络协同,推动业务运营的高质量、高效率发展。通过多产品拉通形成业务闭环,实现网络协同支撑运维降本增效,以及基于多维数据的事件管理,能够实现全域故障关联、智能工单压减、RCA告警压缩等功能。

Green绿色/   积极响应双碳战略

智慧光网依托自身优势,努力推动双碳战略目标实现。在设备层面,依托芯片制程工艺、光电集成工艺和AI节能等技术的提升,可大幅减少设备自身能耗;在网络组织层面,包括全光接入、全光传输和全光交换在内的全光网络,较之传统的铜线接入、IP承载等在能耗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就社会发展而言,“东数西算”国家战略工程依托光网络强大运力并利用东西部自然条件差异形成的PUE差别,以一个1万架规模的数据中心为例,每年可节约1.7亿度电能能源消耗,从而产生巨大社会价值。

Hybrid融合/   算光一体价值创新

智慧光网依托技术和架构的先进性,可实现光电、业务和算网三个层面的融合,助力算光一体价值创新。三混、OSU技术实现业务的高效承载,光电混合交叉既满足了中小颗粒业务的灵活调度又支持了波长级大颗粒业务的“一站直达”;信元统一交换技术支持了ODUk/TDM/PKT业务的统一承载,OTN CPE加强了OTN网络的覆盖,OTN网络由过去的管道转变为支持ToC/ToB/ToH业务开展的业务网络;通过地址感知、流量感知、算力感知等技术,进一步增强OTN网络业务感知能力,并依据业务感知信息进行网络灵活弹性调度,做到一点接入,用户灵活联接多算力节点,业务级动态调整并最终实现算光一体的目标。

Turbo高效/   面向用户提供差异化服务

智慧光网支持高效运力、高效承载和高效运营,可面向用户提供差异化服务。400G结合C+L波段扩展技术可在单根光纤上提供32 Tbits/s的超强运力,100T用户数据在400G速率下仅需4.25分钟就可实现数千公里的“搬运”。智慧光网可在时隙、端口和波长等不同维度支持端到端切片,在一张物理网络上为不同客户、不同等级业务实现差异化承载。通过光层OVPN技术可实现不同用户切片资源的单独管理,从而实现一网承载、多子网运营的目标。通过北向开放可编程,将网络能力提供并开放给上层系统和最终用户,实现NaaS网络服务以及跨域跨厂商的网络能力开放。

Safe安全/   立体全方位护航

算力网络时代,在资源高度协同、网络灵活开放、数据高速流通的应用环境下,在网络层面如何提供立体全方位安全保护变得尤为重要。智慧光网可在介质、信道和业务三个层面提供安全保护,保障用户业务安全无忧。介质层面,依托光纤传感、AI和光层数字化等技术可对光缆的施工、主备路由同缆进行预警,主动强化介质层面安全。信道层面,烽火已支持自主可控满足国密标准的加密方式,支持量子密钥分发功能的引入,按需为用户提供不同方式的信道加密服务。业务层面电层分布式ASON、光层集中式WSON已在现网进行大规模应用,光层和电层保护与恢复的相结合,实现了资源与业务安全性的较优均衡。

【免责声明】凡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线缆网"的作品,均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线缆网”!凡本网站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线缆网)”的作品均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出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文章仅供参考。如本网站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速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400-107-5009。
- 分享 -
点赞

系统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