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湖北的第二个特高压直流工程——±800千伏金上—湖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即将开工。金沙江上游的清洁水电将通过这条输电大通道直抵湖北。
特高压线路给湖北电网和用电客户带来了什么,还能带来什么?
32天高温大负荷 特高压送来及时电
2022年夏天,受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影响,用电负荷不断攀升。
湖北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供电公司营业一班副主任欧阳凌皓回忆:“为了努力确保正常的电力供应,我们做了大量的沟通协调工作,当时压力很大……”
2022年8月17日,欧阳凌皓(右)和同事到企业开展迎峰度夏期间安全用电检查。(黄佳妮)
32天高温大负荷,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总工程师李大虎对这个数字印象很深。
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湖北省经济高速发展。与之相应,用电负荷也年年攀升。
2009年以来,湖北电网用电负荷增长2.54倍,装机容量增长2.06倍。“负荷与电源的增长率似乎持平,但同期新能源装机由1.36万千瓦增长至2093万千瓦,增长1538倍。”李大虎说,“自2019年以来,全省电力平衡难度不断加大。”
湖北电网是全国联网的中心,承担着三峡电力外送和跨省、跨区电力转供的责任。“作为一个平台型电网,特高压工程对保障湖北电网安全、充裕供电发挥着重要作用。”李大虎说。
来自特高压武汉换流变电站的数据显示,去年夏天,首个落地湖北的特高压直流——±800千伏陕北—湖北特高压连续40天以最大限额400万千瓦运行,累计为华中地区送来49.3亿千瓦时的及时电。
特高压武汉换流变电站。(邹小民)
华中“日”字形特高压交流环网 将补上最后一笔
陕北—湖北特高压在迎峰度夏期间发挥的作用,成了后续特高压建设的最好注释。
近年来,湖北特高压建设如火如荼。
国网湖北电力特高压办安全质量处处长王伟介绍,2023年,国网湖北电力将续建及新开工“三交两直”特高压工程,新建变电(换流)容量1400万千伏安(千瓦),新建线路折单1472千米。
目前,华中“日”字形特高压交流环网已经建成“E”字,最后一竖——1000千伏驻马店—武汉、武汉—南昌特高压交流工程正在加紧建设。到2025年,随着华中特高压交流环网建成,湖北“五交五直”特高压“大动脉”将全面畅通,接受区外电力能力将大幅提升,全面形成“交直流混联、送受端并存”电网形态。届时,湖北电网电力供应和安全稳定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重大工程建设带来多方利好
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劳动力密集、建设周期长的重大工程,对带动投资、促进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前述的“三交两直”特高压工程年度投资计划68.7亿元,预计将创造就业岗位1.5万个。同样即将开工的通山抽水蓄能电站,预计可拉动地方GDP超过180亿元,提供各类就业岗位约4000个。
重大工程的开工不仅能提供数年的就业岗位,还可能重塑一个人的职业生涯。
很多社会上的参建者的经历表明,参与特高压这样的重大工程建设,不仅能“挣工资”,还能“长本事”。“有一个广西的小伙子,经过培训掌握工程计划管控手段和现场安全管控技能后,成了一名特高压工程施工管理人员。”国网湖北电力中超建设管理公司金上工程执行经理杨俊讲了一个例子,“在工程结束后,他回到家乡成功应聘了一家电力施工企业,现在发展得不错。”
同时,在一个个工程建设过程中,特高压设备制造商、施工工器具制造商也在不断创新、发展。特高压工程建设,促进了产业链相关企业提升研发和制造水平。这一点,已经被以往的特高压建设经历所证明。
大电网持续赋能 经济社会发展信心十足
2009年,中国第一个特高压交流工程——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落地湖北。如今,荆楚大地上,陕北—湖北、南阳—荆门—长沙、荆门—武汉,还有穿境而过的白鹤滩—江苏、白鹤滩—浙江、酒泉—湖南特高压……条条银线在此纵横交汇,特高压大电网日益织密,中部崛起气势如虹。
2023年的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纵深推进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发展,高标准启动武汉新城建设。
这一切,自然离不开电力的支撑。
“金上—湖北特高压的落地,将为推动武汉新城的发展提供稳定的能源供给。”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企业服务和重点项目推进局副处二级林铭表示。根据武汉新城的规划,特高压工程的实施,将为一批战略新兴产业的生产经营、重大科学装置的落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未来,特高压线路建起来,电力更充足了,发展的信心也更足了。
系统提示
暂未获得追溯平台使用权限,下载《追溯平台申请书》,填写企业信息盖章后上传,审核通过即可获得平台使用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