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双碳”目标深入推进的背景下,线缆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配套产业,正经历着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关键转变。在这一进程中,技术创新与绿色制造成为企业突破发展瓶颈的核心动力。东莞市南月模具压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月公司”)凭借其在精密压铸领域的持续深耕与创新实践,不仅重塑了线缆设备关键零部件的技术标准,更以显著的节能减排效益和降本增效成果,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技术创新:从填补空白到树立标杆
传统线缆设备中的铝轮制造长期依赖铝棒切削和翻砂工艺,存在材料浪费大、强度不足、加工效率低等痛点。南月公司敏锐捕捉行业需求,依托自身在精密压铸模具领域的优势,率先开发出高精度压铸成型技术,成功实现铝轮制造的工艺革新。通过优化模具设计与铸造参数,其产品在节省原材料30%-60%的同时,将轮体强度提升10%以上,直接为客户降低综合成本20%-50%。这一突破不仅解决了行业长期存在的技术短板,更推动了铝轮产品从“功能件”向“高性能标准件”的跃升。
南月公司凭借自身在精密压铸模具设计与制造领域的深厚积累,以及在线缆机械设备配件市场的广泛应用。经过严格的审核与评选,在2023年南月公司获得了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认证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荣誉称号,标志着南月公司在专、精、特、新方面迈上了新的台阶。
南月公司的技术价值在国家级评选中得到充分认可,2022年,其“线缆生产设备专用铝合金导轮研制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的“民营科技发展贡献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在全国众多企业中,8家企业荣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2家企业荣获科技进步奖二等奖,53家企业荣获科技进步奖优秀奖。南月公司凭借其“线缆生产设备专用铝合金导轮研制及应用”项目,荣获“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东莞市仅此一家企业获奖。
“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奖者:邓南月、邓乾元、邓广艳、杨庆华、尹泽南,获奖单位:东莞市南月模具压铸有限公司。评审专家指出,该项目通过材料科学、模具工程与制造工艺的深度融合,实现了轻量化与高强度的协同优化,对线缆设备绿色化升级具有示范意义。
产业贡献:从企业效益到行业生态
南月公司的创新实践,超越了单一产品层面的改进,其影响力已延伸至产业链协同与行业标准构建。以铝轮为例,传统工艺每生产1吨轮子需消耗1.3-1.5吨铝材,而南月压铸技术将这一数值降至0.6-0.8吨。按行业年需求估算,若全行业采用该技术,每年可减少铝材消耗数万吨,相当于降低碳排放超十万吨。这种“技术红利”与“环境红利”的双重释放,完美契合国家“双碳”战略,也为线缆设备制造商提供了可持续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在2025年中国线缆行业高质量发展峰会上,南月公司获评“优秀设备供应商”,董事长邓南月先生亦荣获“年度优秀企业家”称号。这两项荣誉折射出行业对其综合实力的认可:一方面,其产品以高精度、长寿命和稳定性成为头部线缆企业的首选配件;另一方面,企业以前瞻性布局推动智能化与绿色化转型,如引入数字化管理系统优化生产流程,通过工艺创新减少废料排放,体现了现代制造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
未来展望:以创新生态赋能行业变革
当前,线缆行业正面临原材料成本波动、国际竞争加剧等挑战,南月公司的实践为破局提供了重要启示:技术创新必须与市场需求、产业趋势深度耦合。未来,随着超高压电缆、海底电缆等高端领域的发展,设备零部件将向更高强度、更耐腐蚀的方向演进。南月公司将进一步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开展材料与工艺的联合攻关,打开特种合金导轮、复合涂层技术等新赛道,抢占技术制高点。
南月公司的成功,其核心在于始终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创新文化,以及“精益制造”为根基的品质追求。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宏大叙事中,需要更多如南月公司这样的“隐形冠军”,以扎实的技术积累和持续的迭代能力,推动中国制造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系统提示
暂未获得追溯平台使用权限,下载《追溯平台申请书》,填写企业信息盖章后上传,审核通过即可获得平台使用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