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某线缆企业负责人最近终于敢对长期拖欠货款的大客户说“不”了。 去年,他因催款被对方威胁“终止合作”,但新修订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让他有了底气:“现在投诉不仅不怕丢订单,对方要是打击报复,负责人还得被追责!”
一、政策亮剑:中小企业有了“护身符”
近日,李强总理签署的国务院令让中小企业主们振奋不已。新修订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五大核心利好直击行业堵点!
付款期限缩短:条例明确机关/事业单位采购需在交付后30日内付款(最长60日),大型企业付款期限不得超过60日,且禁止以“等待验收”“内部流程”等理由拖延。
保函替代保证金:严禁收取法定四类保证金之外的任何费用,且不得强制要求现金形式。中小企业凭金融机构保函即可替代保证金质押。
支付方式规范化:禁止强制使用商业汇票、供应链票据等非现金手段变相延长账期,要求合同明确检验验收期限,从制度上减少“空转”风险。
失信惩戒升级:拖欠行为将被纳入信用记录,机关单位可能面临经费限制,大型企业则会在融资、招投标中受限,倒逼采购方主动履约。
维权零顾虑:条例第三十五条明确:对打击报复维权企业的责任人追究刑事责任。全国统一投诉平台同步上线,30日内必反馈处理结果,彻底扭转“赢了官司丢订单”的行业困局。
二、行业破局:线缆企业告别“跪着赚钱”
“以前签合同像求人,现在终于能挺直腰板谈条件了。” 一位线缆企业主坦言,过去为拿到订单,企业不得不接受“验收后付80%、审计后付20%”等霸王条款。而审计流程往往被人为拖延数年,导致企业“账上富贵”。
新条例的出台,无异于一场“及时雨”。这对线缆行业而言堪称“革命性”变革——
过去:大型基建项目合同常约定“验收后付款”,而验收周期动辄6个月甚至跨年,企业资金链长期承压。
现在:某电缆企业测算,若年销售额10亿元、应收账款占比30%,新政每年可释放现金流近2亿元,相当于节省融资成本超千万元。
从“跪着求订单”到“站着谈合作”,新政之下,线缆行业正迎来“硬气”时代。当“店大欺客”成为过去式,中小企业终将回归商业本质——用质量和技术说话,而非在账期博弈中艰难求生。
三、未来展望:行业市场生态迎来重构
线缆行业作为制造业基础配套领域,中小企业占比超80%。新规实施后,企业参与政府采购、基建项目的资金压力将大幅缓解,坏账风险同步降低。随着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线缆行业有望迎来“回款快、成本低、竞争优”的新生态,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